依據作者在幼兒健康飲食推廣工作中,以座談、電訪及透過幼兒園所進行問卷調查等方式,收集幼兒教師及照顧者對幼兒飲食問題與飲食教養行為之資料,
發現最令師長擔憂的不良飲食行為,依被提及比例依次為「偏食、挑食」、「含在嘴裡不吞」、「邊吃邊玩不專心」及「沒出現過的食物不願嚐試」。受訪者認為重要的飲食觀念,認為「什麼都要吃、不挑食」很重要的比例最高,與前一題中最多幼兒母親認為孩子最常見的飲食問題為「偏食、挑食」相呼應,第二高比例為「瞭解食物對成長的幫助」,而「均衡飲食」觀念、「勇於嘗試不同食物」和「多吃蔬果」等觀念很重要。其他尚包括飯前洗手、飯後漱口等「衛生習慣」;口中有食物不說話、咳嗽要掩嘴等「用餐禮儀」;以及「專心吃飯」、「愛惜食物」、「保持愉快心情」等項。
發現最令師長擔憂的不良飲食行為,依被提及比例依次為「偏食、挑食」、「含在嘴裡不吞」、「邊吃邊玩不專心」及「沒出現過的食物不願嚐試」。受訪者認為重要的飲食觀念,認為「什麼都要吃、不挑食」很重要的比例最高,與前一題中最多幼兒母親認為孩子最常見的飲食問題為「偏食、挑食」相呼應,第二高比例為「瞭解食物對成長的幫助」,而「均衡飲食」觀念、「勇於嘗試不同食物」和「多吃蔬果」等觀念很重要。其他尚包括飯前洗手、飯後漱口等「衛生習慣」;口中有食物不說話、咳嗽要掩嘴等「用餐禮儀」;以及「專心吃飯」、「愛惜食物」、「保持愉快心情」等項。
許多幼兒母親讓子女一同參與餐點的採購、製作過程,從與子女討論要吃什麼、一起去挑選購買,再請子女協助清洗等較簡單的準備工作,孩子會認為這道菜是由他所製作的,而願意多吃一些,也有幼兒母親說,只要讓子女在一旁觀看,讓他知道製作過程,就可以改善孩子偏食、挑食的狀況。不過,多數幼兒母親多半是在生活中、用餐時隨機指導,主要針對孩子「不接受的蔬果」和「偏愛的甜食」,利用鼓勵的方式,先要求子女嘗試較少的量,再加上鼓舞、讚美與獎勵,經過引導後,若偏食現象改善,比較願意接觸新食物,但是有母親表示效果最長僅能持續一個月。但是當問到幼兒母親若子女堅持不配合時,會如何處理,多數幼兒母親表示會用幼兒喜歡的玩具、卡通吸引,如果最後還是無效,則以較嚴厲的方式,規定幼兒要吃完食物或專心坐好,例如採取剝奪孩子的權力,像是不准看電視、不可出去玩等懲罰方式,最後往往使得雙方心情都很不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