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生署最新公布的調查中發現,台灣1到10歲的孩子,有6成以上偏食,現今家庭中孩子少,個個都是寶,當然不會是吃得太少,但是吃得多,並不一定就吃得對!
擔心孩子吃得不營養,生長發育不好,或是抵抗力不夠,只要班上有小朋友感冒生病,孩子一定「率先響應」?這當然是所有爸媽心中的憂慮,「父母效能」的研究發現,孩子的成長速度、健康情形是否良好,是父母評斷自己是否是一位稱職的爸媽的因素之一。於是,許多父母面對孩子的飲食狀況時,開始四處尋找解決的辦法。最常見的就是搜尋食譜、學做更多新的菜式,期待孩子願意張開金口,把更多的營養成分送進身體,從坊間琳瑯滿目的食譜,就可以知道需求量有多大了。
這些食譜教父母如何搭配營養、如何調配顏色,有的還教父母如何運用可愛的餐具或盤飾,引發孩子的興趣。可是,只要給孩子足夠份量、足夠好吃、足夠美觀的食物,他就願意吃嗎?相信爸媽們都會搖頭吧?各項調查孩子飲食狀況的研究結果也一再地證明這樣的作法,似乎並沒有解決問題。
我還擔心另一個狀況。當父母煞費苦心準備了食物,孩子仍然不領情時,父母心中會不會有一股氣冒上來,跑出「你這孩子怎麼這麼麻煩,你知不知道做這些菜有多麻煩……」之類的語言,那吃飯這件原本是種享受的事情,不是更蒙上一層陰影了?
既然吃飯是一件享受,我很想找出其中會令人喜歡、回味的因素,或許,我們好好的運用這些因素,就會發現,問題其實不全在食物本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