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

吃飯時的潛能開發課程

吃飯和腦袋有什麼關係?吃飯是用嘴在吃,怎麼是用腦袋呢?
可不要小看「自己吃飯」這項動作,這需要很多的「能力」達到一定程度才做得到。
吃飯與腦袋的關係,不僅是「吃進了頭腦運作所需要的營養」的單向線性關係,在吃飯的過程中,孩子將一再訓練自己的許多能力,對孩子的各項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!



認知能力
有些四歲小孩初次看到玩具玉米時,以為是食物,等到親自摸摸看之後才知道不是,這表示除了透過視覺,觸摸也是幫助兒童判斷物品是不是食物的重要根據,他們正透過各種感官經驗,組合出對食物的認知。比較年幼小孩的注意力屬於局部集中,一次只能注意到物體的一項特質,漸漸才能發展到同時注意多項特質,像是形狀、顏色、材質。所以當孩子可以一眼就分辨出同為綠色的空心菜與青江菜時,表示他的認知能力已經能夠同時注意到事物的多面特質。
另外,幼兒無法根據事物間比較抽象、概念性的特質來進行分類或判別,他們的認知能力沒辦法理解所謂的「營養」、「健康」的意義,所以我們光是對著孩子大叫:「不要再吃那些不健康的東西!」當然不會有效果的,不如用具體的說明來讓孩子瞭解。
用比喻的方式將營養素擬人化、具體化,可以讓孩子更輕鬆瞭解父母為什麼會要求他吃或不吃某些食物,孩子眼睛裡看到的是「食物」,要怎樣讓他們「看到」營養素呢?可以用「小精靈」或「營養小子」來稱呼它們。有一種營養小子叫做碳水化合物,我們需要比較多,所以我們要多吃一點,它們躲在飯、麵、地瓜裡面,就是因為有很多這種小精靈的關係,所以吃起來會綿綿的;可是像油脂這種營養小子只需要吃一些些就夠了,吃太多用不完的話,只好存在身體裡,那我們就要變成小胖胖囉!
在吃飯時討論這些話題的好處是,孩子可以很快的把知識與食物、口感連結起來,比從課堂上或故事書中獲得的單一面向訊息,更實際也更容易體會。

感官、肢體的協調與運用
想像一下這個流程:眼睛看到食物,喔!是顆豌豆(認知能力),想到它的美味與口感(記憶),於是我們伸手抓住湯匙(手眼協調、抓握),伸長手臂將湯匙靠近豌豆(眼睛的距離測量),轉動手臂和手腕用湯匙將豌豆舀起(小肌肉運用),或許還需要讓豌豆靠著盤子邊緣才能成功(問題解決),終於,我們舀起豌豆,小心的維持湯匙的角度收回手臂(大小肌肉的穩定與協調),然後張開口,將湯匙準確的送進嘴裡——而不是鼻孔(本體覺器官的位置與姿勢),再閉起嘴唇含著湯匙,好把湯匙取出也不讓豌豆隨著掉出來(口輪肌運用)。
這只是很簡略的描述,爸媽一定發現,這果真是一件很複雜、很艱難的任務!要是用筷子呢?我敢說,能學好拿筷子,就一定能學好綁蝴蝶結、扣扣子。光是拿筷子這件事,就是一項大學問啦!一隻筷子用虎口夾住、靠在無名指第一節,這支筷子是固定不動的;另一隻筷子用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第一節輕輕捏著,靠中指向上頂、食指向下壓來動筷子。讀幼稚園的時候,媽媽做飯不希望我圍著繞,就給我一碗花生米、一個空碗與一雙筷子,我就在餐桌上一面與媽媽聊天,一面把花生米從一個碗挾到另一個碗裡。用筷子挾花生可以練習如何將手指個別運用,也可以訓練注意力和手眼協調,再要學綁蝴蝶結、扣扣子或是握筆寫字就太容易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