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心理學證實,幼兒時期的發展是日後語言、智力、生活習慣、人際關係、社會行為、價值觀等各種發展的基礎(Shaffer, 1988),
許多關於幼兒的研究,包括幼兒社會行為、智力、人際關係等研究(王珮玲,2003;林惠雅,1995b;吳承珊,2000;陳若林,2001;張富美,2002; Baumrind, 1991; Chao, 1994)都證實教養行為對幼兒發展的影響力。個體成長的最主要場所是家庭,家庭中的生活經驗對其人格適應與行為發展具有重大、深遠且不可抹滅的影響,而父母主宰著家庭中的大多事務,更是子女心目中更永遠無可取代的重要人物,其所持之管教態度和行為對子女的影響自然甚於其他。父母教養方式是影響子女人格、認知能力與社會行為發展的重要因素,對於子女的營養狀態亦有重大的影響(陳秀蓉,民75)。若親子間的關係密切,講究父母教養技巧,給予孩子適切的關照,則孩子的營養狀況及各方面都能表現不錯(劉嫻、洪久賢,民74)。許多營養教育者指出,家長在對子女的營養教育工作上扮演著如營養教育者的角色,因此在協助子女建立良好的高熱量飲食習慣上,亦具有重大的責任和意義(王培綺,民83)簡介瑞( 2003)。在幼兒飲食調查方面,也有學者(李靜慧,1998;張美文,1995; Baughcum et al., 2001; Birch et al., 2001) 利用教養的理論背景來設計符合關於飲食方面的教養行為問卷,而發展成飲食教養行為之研究工具。也就是說飲食教養行為是源自於一般教養行為之理論背景,再進一步為了飲食方面的調查,而將教養問卷、研究工具的方向針對飲食方面作設計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